壮族传统服饰分为两个部分:
1、服装,包括衣、裙、裤、帽、腰带、围裙、绑腿等; 2、装饰,包括发型、首饰、背包以及各种身体装饰如凿齿、文臂、文身等。 壮族服饰因为分布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别。 那坡黑衣壮服饰
那坡黑衣壮,顾名思义,服饰以黑为美,穿着以黑色为主色调。有点现代人所说的“性冷淡风”。用料是自纺自织、自染自缝的土棉布。 男性穿的是开襟上衣,宽脚裤、大裤头,以便在山间生产和生活。传统男装,头上还缠着黑布头巾,腰间系一条红布和红绸。 女性穿左衽大襟葫芦状矮脚圆领紧身短式上衣,衣服长到肚脐,袖子比较窄,布结扣;下身穿宽裤脚、大裤头,外套百褶黑裙,裙角镶三条边,折起插在裙裤腰中,方便劳作。头巾有黑、白两色。 头饰有斑簪、头笼、头叉、头花等,其中头花有6朵,一般是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未落夫家的女子佩戴,头叉仅限已婚妇女佩戴。 侬支系服饰
主要流行于左、右江流域壮族布侬支系地区。 妇女上衣为对襟衣。用银片加工形成梅花形纽扣及相互对应的的蝴蝶状钩扣,并在每一对蝴蝶扣上加挂数个小长铃。 下身穿百褶长裙,壮语称供笋,裙长至脚踝。 布料选用自织土布,用白芨捣碎后制取的浆汁浸染,晒干,再进行压榨,布面变得光滑明亮后缝制。做一条供笋需要半年的时间。 布侬男子以黑帕缠头,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,下面穿阔边大裆裤。 布越支系服饰
大多用自织土布制作。流行在广西宜州、南丹、河池、来宾、龙胜、柳城等壮族布越支系地区。 布越女性的服饰较复杂。 老年女性穿纯黑色无领破胸对扣上衣,内穿开衩遮胸衣,袖子没有花边;下穿裤子,裤脚上有上下两道花边,上宽下窄,颜色较浅。 青年女性穿绣花镶边蓝色上衣,袖口绣红、绿、蓝、白、黑五色花纹。下穿裙子。 女童上衣为纯黑色大襟或小襟衣,下身穿裙,裙子长度到膝盖以下,绣各色花纹,清末民初逐渐改穿裤子。 男性古时服装为大襟衣,下穿宽脚裤,民国初改为小襟衣,1949年以后,男性穿着与汉族服饰相同。 布沙系服饰
有白沙、黑沙之分,自称布雅依。 黑沙男性服饰以黑色包头帕,黑色对襟衣、宽裆裤为主。 黑沙女性服饰分盛装和便装。便装下穿百褶黑桶裙,长度到膝盖以下,折痕细密泛红,围腰系在侧面;也有穿无褶裙或者宽腿长裤。上衣立领或圆领。盛装在肩部及下摆装饰有银牌和佛串,袖筒镶花边。头帕两端装饰着黑色络缨。 白沙服饰形式与黑沙大致相同,但色彩更为艳丽一些,头帕是红绿丝线织成花格,帕端从耳朵上方绕向前形成角状。 隆林壮族服饰
流行短衣裙长裤装。 女性身穿短衣,腰系短裙,下穿长裤。俗称三层楼。裤子为黑色,上衣、裙子有黑、蓝、白三种。上衣短齐腰,可以盖住裙头及裤头,右衽,在右腋下及衣襟边缝系带。 下身穿黑色土布做成的长裤,长到脚踝,裤子外面套百褶裙,裙长到膝盖。 黑衣黑裙为礼服,所用的布料非常考究。将细白布用蓝靛染成深蓝色,把布缠到一根木轴上,然后将木轴压在大石板下,人站在上面左右摇摆,布轴在石板下不断滚动,布渐渐变得结实,坚韧有光泽,,而且变成了黑色。用这种布做成的黑衣裙,只有在喜庆的日子,访亲做客才会穿。 |
1.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2.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