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族社区 首页 壮族百科 壮语资讯 查看内容

读刊丨以赤子之心开拓壮族文学批评新疆界

2025-10-7 16:35| 发布者: vangzhaij| 查看: 29| 评论: 0

摘要: 《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》欧造杰 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定价:68.00元近期,国内首部研究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《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》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。这部著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,作者 ...
读刊丨以赤子之心开拓壮族文学批评新疆界
《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》欧造杰 著  云南大学出版社  定价:68.00元

近期,国内首部研究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《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》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。这部著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,作者为河池学院教授欧造杰。在论著中,其对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整体现状、发展历程、理论类型、研究队伍、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视野开阔且见解扎实的理论评述,其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
纵横捭阖的内容。对于壮族当代文学的研究,学界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和成果,但关注壮族民间文学和名家名篇,以及壮族文学批评方法的研究成果并不多,写壮族文学史者并不罕见,但写壮族当代文学批评史者并未出现。有鉴于此,作者凭借多年的研究积累,对壮族上百位当代作家和数百位文学批评者进行了精细的梳理,把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纳入笔下,在前辈批评家王敏之、雷猛发、李建平、黄伟林、周作秋、黄绍清、杨炳忠、黄承基、石一宁等人辛勤耕耘的基础上,开辟了纵览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新阵地,并在这片阵地上详尽地挖掘着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。从中我们可以知晓,在广西这块淳朴的文学理论高地上,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初兴与挫折、复苏与发展、转型与创新三个时期,涌现出一大批壮族批评家,他们积极参与到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建设中去,开展了多次壮族作家作品研讨会,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批评之路。新世纪以来的壮族当代文学批评成果丰硕,出现了众多研究壮族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力作,他们的卓越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影响力。

精深独到的见解。在对壮族当代文学批评进行详尽的梳理之后,作者能够从文学批评的类型之视角去勾勒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特色。首先,他从壮族文学史论的视角出发,对广西师范大学等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团队进行精心考察,从而肯定了梁庭望、黄绍清、雷锐等批评家所取得的优异成绩;其次,他从壮族民间文学评论的视角出发,对周作文、蓝鸿恩、韦其麟、黄勇刹、韦苏文、潘其旭、农冠品、陈金文、张廷兴、刘海清、邢永川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,发掘出他们的理论成果之价值和民族文学研究意义之所在;最后,他从壮族作家文学评论的视角出发,对黄绍清的《壮族当代文学引论》《壮族现代文学卮论》、杨炳忠的《桂海文谭》、黄伟林的《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》、周飞伶的《守望乡土 走向现代——壮族新壮文文学研究》、朱慧珍的《当代广西壮族女性文学概览》、陈丽琴的《壮族当代小说民族审美导论》等论著进行解读与分析,见解独到而精深,论述字字珠玑,彰显出在博览与辨析中的深邃眼光。

辩证中肯的评述。本书对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特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概括,即民族性、时代性、前沿性,点出了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。在看待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取向上,作者提出应该重视壮族文学民族性和文化内涵的分析,应该关注壮族文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,并从内容到形式、从民族性到审美性进行了多方位的严谨思考,既辩证周全又贴切中肯。另外,论著敢于直面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局限和不足,在肯定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成就和经验、地位和影响的基础上,他认识到壮族当代文学批评跟不上文学创作之节奏的事实,也发现壮族当代文学批评的水平有待提升,尤其是缺乏本民族批评家独有的批评观念和批评话语。在指出这些不足的基础上,作者创造性地提出“加强壮族文学批评的研究,对批评方法和技巧进行自我改正、扬长避短、树立民族自信心,以及整合批评队伍、加强平台建设”等可行性建议。此见,作为壮族批评家,作者的观点有的放矢、针砭到位、态度恳切。究其原因,皆出自一颗热爱本民族文化的赤子之心。愿这颗赤子之心,如八桂大地上的一脉清泉,滋养出更多文学硕果,以飨读者。

(作者系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、文学博士)

免责声明

1.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2.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